1949年12月6日,新中国才刚满月没多久,毛主席就急匆匆地踏上了去苏联的火车。这趟旅程可不得了,关系着新中国能不能活下去,能不能在复杂的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。
你想想看,那时候全球两大阵营正剑拔弩张,美苏两大巨头对抗得厉害。我们新生的共和国,就得选边站队,没得商量。
美国人之前一直给蒋介石撑腰,跟我们共产党那可是积怨颇深。而新中国呢,骨子里就跟苏联的社会主义思想合拍,毛主席最终拍板,就跟苏联老大哥混了。
这趟远门,除了给斯大林祝寿的这层深意,更重要的,是向全世界亮明新中国的态度。还得说服斯大林,把当年跟蒋介石签的那个《中苏友好同盟条约》给废了。
可谁曾想,在这场关乎国家命运的外交大戏里,以及后来朝鲜半岛风云突变的时候,斯大林竟然玩起了“暗度陈仓”。
他偷偷摸摸地推动金日成去打南朝鲜,却偏偏对毛主席保密。反而让金日成跑来北京“征求意见”,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?
斯大林心里头,对远东不冻港那叫一个执念深重。这玩意儿,是他对中国施压,最终在朝鲜半岛捞好处的核心动力。
毛主席这趟苏联行,有个重要任务就是解决《雅尔塔协议》留下的旅顺、大连这些港口主权问题。那可是历史遗留的烂摊子。
《雅尔塔协议》这东西,跟1945年签的《中苏友好同盟条约》关系紧密。当年美国为了拉苏联打日本,就搞出了这么个协议。
核心内容呢,就是把中国东北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,都划给苏联全面管理。这还不算完,协议里还规定,中国的旅顺、大连港口要给苏联当海军基地。
你想啊,苏联多数港口冬天都得结冰,可旅顺港呢,它是远东最大的不冻港,位置隐蔽,进出太平洋又方便,战略意义简直不言而喻。
更气人的是,《雅尔塔协议》是在没有中国代表在场的情况下,美苏英三国偷偷摸摸签的。之后,蒋介石政府被逼无奈,也跟苏联签了基本一样的《中苏友好同盟条约》。
说白了,这对中国来说,就是赤裸裸的丧权辱国。我们共产党可是一直坚持不承认这种不平等条约的。
但当时新中国选择了加入苏联主导的社会主义阵营,毛主席在谈判的时候,就得顾及苏联老大哥的面子。
要求斯大林把吃到嘴里的肉再吐出来,这难度,简直是逆天啊!经过一番唇枪舌剑,艰苦谈判,斯大林最终还是让步了。
1950年2月14日,他跟我们中方签了一系列新协议,其中就包括《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》。
协议同意归还旅顺、大连和中东铁路,毛主席在3月4日才结束了长达三个月的访苏行程,心满意足地返回北京。
可毛主席是何等战略家,他深知超级大国对不冻港的渴望。所以对斯大林会不会有“后手”,心里头一直存着疑虑。
他的预感很快就应验了:斯大林这老狐狸,果然还有别的算盘。
早在1950年2月2日,新条约还没正式签署呢,毛主席人还在苏联,斯大林就偷偷给苏联驻朝鲜大使什特科夫发了电报。
他指示什特科夫,转告金日成,说想跟他聊聊“金日成希望讨论的问题”。金日成当时正憋着一股劲儿,强烈想攻打南朝鲜,实现半岛统一。
要是金日成真把半岛统一了,那苏联可就乐开了花。釜山、济州岛、仁川这些优质港口,不就都能被苏联掌控了吗?
这无疑弥补了苏联失去旅顺后的不冻港需求,可谓是“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”,一举两得的好买卖。
斯大林当然也考虑过,万一美国佬插手,导致李承晚统一半岛怎么办?那样一来,中国可就直接面临美国的军事威胁了。
所以,在《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、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》里,就有一条特别的补充条款。
这条规定是中方主动提出的,因为当时中国海军才刚起步,根本没能力独立保护旅顺港。
条款说,中苏任何一方如果受到日本或其盟国的军事威胁,两国就可以共同使用旅顺口海军基地。
可不是嘛,这条款也给苏联继续赖在旅顺,找到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合法理由。说白了,无论朝鲜战争打成什么样,斯大林都能从中渔利,确保自己的战略利益。
斯大林心里门儿清,他这半岛的如意算盘,很可能跟我国的国家利益犯冲。所以咯,他压根儿就没打算跟新中国透半点儿口风。
他这么做,就是为了维护苏联的单边战略优势,避免跟盟友之间可能产生的冲突。
1950年2月2日,斯大林秘密指示什特科夫,跟金日成讨论进攻南朝鲜的事儿,还特别叮嘱金日成“不能告诉中国同志”。
斯大林这招儿,动机太明显了。他想通过朝鲜半岛搞到不冻港,这事儿跟中国刚收回旅顺、大连主权后的国家利益是相悖的。
直接告诉中国,肯定会引发反对,搞不好还会影响中苏关系。毛主席回国后,金日成又跑去莫斯科跟斯大林把军事行动计划敲定了。
随后,斯大林又要求金日成在进攻前,先去北京“征求”中国的意见。1950年5月3日,斯大林给毛主席发了一封内容含糊不清的电报。
十天后,也就是5月13日,金日成抵达北京,说是要向毛主席进行“专门通报”。可这哪是征求意见啊,这更像是一种程序上的告知。
这意味着,无论毛主席同意不同意,北朝鲜都已经决定要打南朝鲜了。斯大林对自己这些“见不得光”的小伎俩,心里头清楚得很。
这种信息不对称,无疑给中苏盟友关系埋下了巨大的隐患。
金日成那颗想统一朝鲜半岛的心,跟斯大林想要地缘战略利益的念头,简直是一拍即合。这下可好,金日成成了斯大林实现战略目标的“代理人”。
二战结束后,朝鲜半岛被三八线一分为二,南朝鲜是美国托管,北朝鲜是苏联托管。李承晚和金日成,都想通过武力把半岛统一起来。
之前呢,美苏两国都还算克制,不让自己的代理人轻举妄动,就怕朝鲜半岛的战火引爆世界大战。可到了1950年初,斯大林的态度突然就变了。
1950年2月2日,斯大林秘密通知金日成讨论进攻南朝鲜,这标志着他态度的彻底转变。这可不是金日成单方面推动的,而是斯大林主动看到了利用金日成实现自身利益的机会。
斯大林这老狐狸,巧妙地把金日成的统一愿望,纳入了苏联的战略布局,让他成了苏联获取远东不冻港的一枚重要棋子。
美国人那两次关键声明,简直是阴差阳错地给斯大林打开了行动的“窗口期”,成了他改变对朝政策、推动朝鲜战争的直接催化剂。
1950年1月5日,美国发表声明,宣布台湾和南朝鲜地区不再受美国保护。声明还特别强调,台湾是中国领土,美国不干预中国内战。
仅仅一周后,1950年1月12日,美国又一次声明,说中美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,反而指责苏联侵占中国领土。
这些声明,对斯大林的决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美国不干预南朝鲜的信号,极大地降低了苏联直接卷入与美国冲突的风险。
这简直是给金日成采取军事行动,提供了绝佳的机会。同时,美国对苏联霸占中国领土的指责,也加剧了斯大林对中国可能倒向美国的担忧。
这种担忧,促使他加速与中国签订新条约,并且尽快在朝鲜半岛寻求新的战略补偿。斯大林担心,如果长期僵持下去,新中国说不定真会转向美国那边。
这些外部因素,彻底打破了原有的力量平衡,加速了斯大林在朝鲜半岛的布局,让他不再犹豫,最终在1950年2月14日与中方签署了一系列新协议。
斯大林在朝鲜战争前夕对中国保密的这出戏,不仅体现了地缘战略利益的驱动,也反映了他对中国这个新盟友的试探与利用。这更是他对国际局势变化的敏锐反应。
冷战初期的大国政治,那叫一个残酷和现实。社会主义阵营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,而是充满了复杂的权力关系和利益博弈。
毛主席作为一代战略家,他的远见卓识在此得到了充分印证。他预感到斯大林在不冻港问题上会有“后手”,斯大林这老头儿,果然是老谋深算。
新中国的领导人在如此复杂的国际环境中,想要维护国家利益,那面临的智慧与挑战,简直是超乎想象。
富深所配资-炒股票加杠杆-杠杆配资-按天配资利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