判断流沙过滤器的滤料是否需要过筛,主要依据滤料的粒径均匀性、杂质含量以及实际运行表现,具体可通过以下方法综合判断:
一、观察滤料外观与物理状态
肉眼检查粒径差异
随机取样滤料(建议从不同位置取样,如滤床上层、中层、底层),观察砂粒大小是否均匀。若明显存在 “粗细混杂” 现象(如同时出现大量细粉砂和粗颗粒砂),或存在超过设计粒径范围的颗粒(如设计粒径 0.8-1.2mm,却发现大量 1.5mm 以上的粗砂或 0.5mm 以下的细砂),则需要过筛。
若滤料中混入明显杂质(如泥土块、碎石、纤维、金属碎屑等),即使粒径看似均匀,也需过筛去除杂质。
手感检测细粉含量
取少量滤料用手揉搓,若手上残留较多粉尘或细泥,说明滤料表面附着细颗粒杂质较多,可能影响过滤时的水流通透性,需过筛(或结合冲洗)处理。
展开剩余71%二、依据设计参数核对滤料规格
流沙过滤器的滤料(多为石英砂)通常有明确的设计标准,例如:
粒径范围:常见 0.6-1.2mm、0.8-1.6mm 等(不同应用场景略有差异);
均质系数:一般要求≤1.4(即滤料中最大粒径与最小粒径的比值)。
若滤料实际粒径超出设计范围,或均质系数超标(可通过筛分试验测定),则必须过筛以调整粒径分布,确保符合设计要求。
三、通过运行表现间接判断
若滤料未过筛或粒径不合格,过滤器运行时会出现以下异常,可作为判断依据:
过滤效率下降
出水水质变差:如悬浮物(SS)含量升高、出水浑浊,且排除进水水质突变、设备故障(如布水器堵塞)等因素后,可能是滤料中细颗粒过多导致滤床孔隙堵塞,或粗颗粒过多导致截留能力不足。
过滤阻力异常:进水与出水的压差明显升高(细颗粒过多堵塞滤层),或压差过低(粗颗粒过多,滤层过疏)。
洗砂过程异常
提砂困难:提砂泵(空气提升泵)频繁堵塞,或砂粒提升量不稳定,可能是滤料中混入大颗粒杂质(如碎石)卡住管路。
洗砂效果差:冲洗水排放时持续携带大量细砂(滤料流失),或洗砂后出水仍浑浊,可能是滤料粒径混杂导致砂粒分层紊乱,清洗不彻底。
滤床结构不稳定
运行中出现 “沟流” 现象(水流未均匀通过滤层,局部流速过快),或滤料出现非正常沉降 / 上浮,多因粒径不均导致滤床孔隙分布紊乱。
四、定期筛分试验(最精准方法)
对于新购滤料或长期运行后的滤料,可通过筛分试验定量判断:
取代表性样品,用标准筛(按设计粒径范围选择对应目数的筛网,如 0.8mm 对应 18 目、1.2mm 对应 12 目)进行筛分。
计算不同粒径颗粒的占比:若超出设计粒径范围的颗粒占比超过 5%(具体阈值可参考设备手册),则需要过筛。
判断滤料是否需要过筛的核心是:是否影响滤料的均匀性、洁净度和过滤功能。无论是新滤料(运输储存中可能混入杂质或粒径偏离),还是旧滤料(长期运行可能因磨损、杂质沉积导致粒径变化),只要出现粒径不均、杂质超标,或运行中表现出过滤效率下降、洗砂异常等问题,均需进行过筛处理。
发布于:广东省富深所配资-炒股票加杠杆-杠杆配资-按天配资利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