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回顾了一遍马社香的《前奏:毛主席1965年重上井冈山》,又重读了《水调歌头·重上井冈山》。但在网上却很少将其结合起来进行解读和赏析这首诗,而这是很有必要的。
1965年5月,他时隔38年重上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农村根据地——井冈山,写下了这首《水调歌头·重上井冈山》。这首词绝非一般文人墨客的登高怀古,而是站在国际国内阶级斗争的风口浪尖,对过去革命道路的总结、对当下路线斗争的警示和对未来继续革命的动员令。
要理解这首词,必须首先把握其写作的时代背景。
一、 背景:山雨欲来风满楼的1965年
在国际上, 1960年代,美帝国主义在越南的战争不断升级,直接威胁我国南方边境。同时,苏共领导集团彻底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,沦为修正主义,并在国际上推行“苏美合作,主宰世界”的投降路线,对中国进行政治孤立和军事威胁。毛泽东同志认为,中国正面临着当年井冈山时期被敌人“会剿”的相似局面。
展开剩余85%在国内, 建国后,党内一部分同志对社会主义革命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。在大跃进经济困难时期后,以“包产到户”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倾向开始抬头。毛主席对此保持着高度警惕,他在北戴河会议上就严肃指出:
“什么‘产量责任制’,什么‘包产到户’,统统都是单干。搞单干,势必引起两极分化……这是走社会主义道路,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大问题。”
“什么‘产量责任制’,什么‘包产到户’,统统都是单干。搞单干,势必引起两极分化……这是走社会主义道路,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大问题。”
他看到苏联“特权阶层”已经形成,并严重警惕中国党内出现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主义者阶级。他一针见血地批示:
“官僚主义者与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是两个尖锐对立的阶级。这些人是已经变成或者正在变成吸工人血的资产阶级分子……这些人是斗争对象、革命对象,社教运动不能依靠他们。”
“官僚主义者与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是两个尖锐对立的阶级。这些人是已经变成或者正在变成吸工人血的资产阶级分子……这些人是斗争对象、革命对象,社教运动不能依靠他们。”
这种斗争已经尖锐到他认为“我党至少有两派,社会主义派和资本主义派!” 他重上井冈山,正是为了回到革命的出发点,重申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基石,为新的斗争准备思想武器。
二、 赏析:革命的辩证法与乐观主义
上阕:抚今追昔,新颜旧貌藏斗争
“久有凌云志,重上井冈山。千里来寻故地,旧貌变新颜。到处莺歌燕舞,更有潺潺流水,高路入云端。过了黄洋界,险处不须看。”
“久有凌云志,重上井冈山。千里来寻故地,旧貌变新颜。到处莺歌燕舞,更有潺潺流水,高路入云端。过了黄洋界,险处不须看。”
“久有凌云志,重上井冈山” “凌云志”不是个人抱负,而是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意志。重上井冈山,是思想上的溯源。毛泽东同志在山上明确指出了井冈山精神的三个支点: “在井冈山时,我们摸索了一套好制度、好作风,现在比较提倡的是艰苦奋斗,得到重视的是支部建在连上。忽视的是士兵委员会……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,实行政治民主,才能保证我们党不脱离群众。” 他要寻找的,正是防止党和政权变质的制度保障。他尖锐地发问:“士兵委员会可以监督连长、营长、团长的……谁又来监督我们的市委书记、省委书记?谁来监督中央的领导,中央出修正主义怎么办?” “千里来寻故地,旧貌变新颜” 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。井冈山的“新颜”——公路、楼阁、生产发展,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。但在这新貌之下,产生了新的矛盾。斗争的形式变了,从过去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斗争,转变为与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路线斗争。 “过了黄洋界,险处不须看” 这句词意味深长。表层是说当年的天险黄洋界如今已成坦途。深层含义是,当年武装敌人的“险处”已经过去,但新的、更隐蔽的危险正在侵蚀党的肌体。毛主席对此忧心忡忡: “一想到建立红色政权牺牲了那么多的好青年、好同志,我就担心今天的政权……做官有特权、有政治需要、有人情关系……这些很容易造成干部的腐化、蜕化和变质,苏联就是教训。我很担心高级干部出现修正主义,中央出现修正主义怎么办?” 这句词表达的不是高枕无忧,而是在战略上藐视一切敌人的无产阶级革命气魄。真正的危险,不在于过去的“明枪”,而在于今天的“暗箭”。下阕:展望未来,继续革命来“登攀”
“风雷动,旌旗奋,是人寰。三十八年过去,弹指一挥间。可上九天揽月,可下五洋捉鳖,谈笑凯歌还。世上无难事,只要肯登攀。”
“风雷动,旌旗奋,是人寰。三十八年过去,弹指一挥间。可上九天揽月,可下五洋捉鳖,谈笑凯歌还。世上无难事,只要肯登攀。”
“风雷动,旌旗奋,是人寰” 从写景转入言志,直接描绘了波澜壮阔的群众斗争场面。“风雷”即将来临的文化大革命和世界范围内的革命风暴。这宣告了阶级斗争并未熄灭,人民革命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。 “三十八年过去,弹指一挥间” 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时间观。从井冈山斗争到1965年,只是万里长征的一步。革命是一个接一个的持续过程,夺取政权只是第一步,巩固政权、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任务更艰巨、更长远。 “可上九天揽月,可下五洋捉鳖” 这不仅是指中国在科技上取得的成就(如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),更是象征着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能力解决上层建筑(九天揽月)和经济基础(五洋捉鳖)的一切难题,战胜国内外一切强大敌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。 “世上无难事,只要肯登攀” 这是全词的画龙点睛之笔,是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的战斗号令。这个“攀”,就是要攀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高峰。毛泽东同志清醒地认识到这条新路的艰难: “世界上本来没有路,走的人多了,就成其为路。井冈山的道路是这样,社会主义的道路也是这样。不过,走这条路比井冈山时期还要难。搞不好,就会走到邪路上去……” 他已经意识到,仅靠“四清”运动已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必须发动一场自下而上的、亿万群众参与的、触及人们灵魂深处的大革命,才能防止国家变色。三、 总结
《水调歌头·重上井冈山》以其雄浑的气魄、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意境,将历史、现实与未来熔于一炉。它不是对过去的凭吊,而是对未来的宣示。毛主席后来回顾自己的一生时说:
“我一生干了两件事,一是和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,把他赶到那么几个小岛上去了……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,就是发动‘文化大革命’。”
“我一生干了两件事,一是和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,把他赶到那么几个小岛上去了……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,就是发动‘文化大革命’。”
这首词,正是连接他一生所干的这两件大事的关键节点。它深刻地揭示了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复杂初衷和历史必然性——即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,如何通过发动广大人民群众,监督并改造上层建筑,防止党和国家走向反面。
发布于:浙江省富深所配资-炒股票加杠杆-杠杆配资-按天配资利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